盘前观点
上周五两市震荡调整,虽然权重调整使得个股得以喘息,但沪指5日线失守后市场整体调整态势进一步确立,深成指则是10日线附近弱势小阳线抵抗,容易演变为下跌中继,本周初总体要防范调整延续。若调整观察地量能否出现,短线支撑的话看60分钟K线图上60单位线附近能否有多头反击出现。
热点前瞻
1、重组并购:政策扶持;2、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
操盘手提示
【操盘手大师】估值吸引力指标提示,全A指数估值吸引力60,长期投资者仍可维持偏高仓位;而短线或波段投资者,仍然先防守为主,留好现金头寸,但也不要悲观,等待指数后续进一步缩量下探后的低吸机会。
导读:
1、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 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2、我国首批商用堆产碳-14同位素投入市场核技术应用领域迎重大里程碑时刻
3、两部门联合发文 引导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4、聚焦中国客户需求 英伟达计划在上海建研究中心
5、巴西养殖场爆发H5N1 多国已宣布暂停进口
6、工业母机国产替代或加速 景气度有望持续
7、城市轨道交通投资高景气 设备企业望受益
(以下信息均摘自市场公开媒体,所涉个股是原信息自带,仅供参考并非益盟公司推荐,盟友们要自行判断其趋势走向及质地,操作风险自负)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 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5月1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对外公布实施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在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方面作出优化。修订后的重组办法创多个“首次”:首次建立简易审核程序;首次调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监管要求;首次建立分期支付机制;首次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挂钩”安排。
业内人士指出,监管部门在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组办法作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基本法”,优化后将在更大程度上提振市场各方信心、提升并购积极性,赋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额同比暴增11.6倍,科创板重组数量已超去年全年,科技制造、国企改革等领域明显受益。私募基金退出周期缩短,预计将释放超50亿流动性,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长期看,并购重组松绑是盘活存量资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尤其是允许私募基金参与,既能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又能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考虑到并购业务具备明显的马太效应,头部券商在资金实力、专业人才、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将更为受益。
我国首批商用堆产碳-14同位素投入市场 核技术应用领域迎重大里程碑时刻
中核集团5月16日官宣,我国核技术应用领域迎来重大里程碑时刻——首批商用堆产碳-14同位素从中核集团旗下
近期核能行业出现重要变化,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官网近日宣布,由30多个国家参与建造的“人造太阳”已完成其“电磁心脏”——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该成果被ITER称为“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人类向实现可控核聚变能源迈出关键一步。此次里程碑式突破不仅表明了全球核聚变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为中国企业在超导材料、磁体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打开产业升级窗口,深度参与全球聚变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机遇显著扩大。随着BEST项目超预期地开始总装、ITER项目磁体系统建设完成以及安徽合肥“夸父”项目预计将在2025年年底全面建成等催化密集落地,核聚变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两部门联合发文 引导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近日联合发布《餐饮业促进和经营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6月15日起实施,原《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办法》包括25条,较原办法增加1条。《办法》修订突出促进导向,增加餐饮业对外交流合作、数字化发展、标准制修订、地方特色餐饮培育等方面的鼓励性条款,引导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严格遵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从内部管理、提醒提示、供餐环节、消费场景等角度明确餐饮服务经营者反食品浪费要求和鼓励性措施,优化调整经营管理有关要求。同时,完善相关主管部门职责表述和执法衔接条款,增加促进行业发展、制止餐饮浪费和安全生产等有关内容。
点评:我国餐饮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同时呈现结构升级、模式创新和区域均衡发展的趋势,是消费复苏与产业升级的核心受益者。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达5.57万亿元,同比增长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4%,增速高于GDP和社会零售总额。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6万亿元,2028年或达1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0%。中国餐饮业已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与体验并重”的精细化运营阶段,围绕“提质增效”深化转型,通过技术赋能(如AI菜品推荐、智能供应链)、模式创新(社区餐饮、银发经济)和区域均衡布局(中西部下沉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中国客户需求 英伟达计划在上海建研究中心
据报道,英伟达计划在上海建立一个研究中心。消息人士称,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上月访华期间与上海市官员讨论了该计划,且已经在上海租赁了新的办公空间。据透露,目前上海市政府已表达对上述计划的初步支持,而英伟达也在游说美国政府批准。该研究中心将研究中国客户的具体需求以及满足华盛顿出口管制的复杂技术要求。该中心据称将聚焦中国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并参与全球研发项目,涵盖芯片设计验证、产品优化及自动驾驶技术研究等领域。
巴西养殖场爆发H5N1 多国已宣布暂停进口
巴西农业部5月16日发布公报,确认该国南部一处商业养殖场出现家禽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病例。这是该国首次在商业养殖系统中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该养殖场位于南里奥格兰德州蒙特内格鲁市,主要从事种禽繁育。同日,巴西农业部长卡洛斯法瓦罗表示,因巴西爆发禽流感,中国暂停从巴西进口鸡肉,为期60天。此外,韩国、墨西哥等也暂停进口巴西禽类产品。
巴西是全球最大的鸡肉出口国,也是中国最大的禽肉进口国。2024年我国从巴西进口鸡肉产品约55.82万吨,占总进口量的57.52%。此次出口限制或直接冲击全球市场供需平衡,刺激鸡肉价格大幅上涨,利好养殖板块,建议关注
工业母机国产替代或加速 景气度有望持续
近日,工信部部长主持召开第十四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聚焦加快推动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听取工业母机企业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并表示,工业母机是“制器之器”、“自强之基”,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要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强化要素资源协调保障,推动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继去年印发《“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实施方案》后,工信部再提工业母机的发展。
当前,中国连续15年稳居全球最大机床生产及消费国。2024年中国工业母机市场规模已从2019年的6313.62亿元增长至7128.86亿元。政策红利(大规模设备更新、设备以旧换新等)推动工业母机需求复苏,叠加航空航天、人形
可关注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高景气 设备企业望受益
合肥、南昌、长沙、太原、郑州、武汉六市近日在武汉发布《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交通运输协同发展合作倡议》,六市将共同构建中部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打造中国交通“第五极”。经各方协商,六市将携手构建高效畅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其中包括,加快沿江、京九、呼南等高速铁路建设,布局中部地区“三纵四横”高铁网;推进长江航道整治,协同推动三峡水运新通道等项目规划建设。
另外,北京研究对一批既有地铁老线进行改造。近日,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技术要求》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的编制,将填补本市及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内关于既有线改造设计规范与技术标准领域的空白,为轨道交通行业既有线改造提供技术指导。根据编制说明,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50多年,既有线运营10年以上的占比达到38%,既有线的改造工作,已经成为未来一定时期内北京市及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重点。
铁路、城轨建设投资维持高景气。结合“十四五”铁路网规模,若想达到2035年的目标,2026年至2035年需建成铁路3.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2万公里左右,平均每年铁路投产新线3500公里左右,其中高铁2000公里左右。20万公里的远期目标有望为轨交装备行业创造广阔市场空间。另外,叠加设备更新政策与老旧内燃机车淘汰更新政策的落地与推进、出海加速,轨交设备有望受益。可关注
(本文所有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买卖建议,据此买入风险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编辑:汪翔 投顾编号:A0880620040002)